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优选21篇)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一篇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学期我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计划如下: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_允许_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

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总之,本学期我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争取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二篇

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以及上级领导机关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我校年德育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_行为养成教育_为核心、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坚持_巩固、深化、提高、发展_方针、认真贯彻《守则》和《规范》切实增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学校抓好对学生的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民族特色教育、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及要求:

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重大安全事故发案率为0;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为98%;优秀班集体为50%;学额巩固率为100%正常转、入学除外)。

1加强德育工作常规管理、促进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

2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开展德育科研活动、规范德育档案。

3继续认真学习和宣传、纲要》基本内容。

4强化值周工作。

5开展家长教育活动。

6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7继续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里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教育。

8组织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9全面实施和谐教育。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素质。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三篇

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经过幼儿园学习和做游戏阶段成长起来的,也有个别的没有上幼儿园。上幼儿园的学生聪明伶俐,有实践能力。经过几周的小学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小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课堂常规,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文明行为的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行为习惯、课堂常规表现的不够好,待以后改进。

二、工作目标

1.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

2.在德育的内容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在德育的渠道和方法上,突出道德体验,道德实践,以_关爱、理解、互动_为德育工作思路,抓住德育关键,突出德育主体,优化德育载体,使学校的德育形成_真情德育_、_爱心德育_、_快乐德育_、_实践德育_和_全员德育_的特色,让德育因行动而光芒四射,让学校因和谐而充满活力。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德育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是否到位,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因此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必须首先解决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问题,这是德育的关键所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育,是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品德教育,是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了解品德与生活结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生活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思考品德与实践结合。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的目的。

(五)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品德改革的需要,也是品德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品德与生活在德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四篇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文明行为的养成为重点,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文明意识、耐挫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校育人工作创精品、出名牌。

二、工作重点

(一)过程管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德育领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挖掘新的德育工作增长点,确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要求全员在工作中确定德育目标,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做到有机渗透。优化管理环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1、校级管理

2、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开展班级德育活动,充分发挥晨会、班队主题会的作用。制定班级激励机制,定期公布班级各类优秀学生。加强班级日常管理,落实班级值勤制度,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每位学生身上,规范学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行为养成教育。

以完善学校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班集体的示范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在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自律,文明规范上见实效,从开学第二周起,以规范教师护导,学生值勤工作形成风景线为起点,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1、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班级环境建设,营造书香班级氛围。

2、构筑师生、学生间和谐的人际空间,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尊重、爱护。开展道德风景线,风景点建设(校门区风景线,广播操风景线,校园绿化风景线,值勤师生风景线,课间活动风景线。)

3、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校级、年级、班级三级护导值勤,分层推进,分段达标,实现七个达标,即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广播操及课外活动,眼保健操,清洁卫生和身心健康等。加强管理,履行职责,评比表彰文明班,期末评选出文明小标兵。规范升旗要求,优化升旗氛围,评选最佳升旗手。

(三)以新教育实验为抓手,加强德育科研活动。

根据学校新教育实验的总体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分年级实施新教育实验,落实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识,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继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师生共写随笔。做到班班有计划,人人有任务,争取期末出成果。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五篇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语文课外活动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_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_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_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_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四)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

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_春风化雨,润物无声_的作用。

2、活动入手,开辟渠道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3、针对特征,有的放矢

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六篇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

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 “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 “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

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3、在个体活动中渗透坚持意志品质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时常摆出“唯我独尊”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

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4、在情感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利用科学历史背景进行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

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受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

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科学教师这 “源头水”必须是“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 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的教学中,让他们去领略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一幅幅画面!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七篇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_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因此,我国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培养“四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音乐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我们通过每学年每学期开展一些如校园艺术节和主题文艺活动。

在原因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八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新颁布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思路以及学校中心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树立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为创建品牌名校,打造精品实中而努力奋斗。

二 德育思路:

三、德育目标: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进一步深化德育课题研究和实践。

(二)坚持以爱心教育为主线,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五)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七)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八)加强综治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建设。

四、具体工作:

(一)坚持以爱心教育为主线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九篇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学年我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计划如下: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_允许_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四.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总之,本学年我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争取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篇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

一、加强渗透的“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二、把握渗透的“点”、“时”、“度”

找准教材中的“渗透点”是重点。教材是教和学的根本,也是进行思想教育之“源”,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育人因素”,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圆周率”、“国旗中五角星的大小比例”等。新教材中则更多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数学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几乎都寓于知识之中,有一定的“隐蔽性”,这要求数学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在充分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悟出育人的真谛,找准教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德育渗透点,数学课堂中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掌握育人渗透的“时机”是难点。数学教学由于知识性较强、注重知识运用,对课堂结构的严谨,连贯性要求较高,因此,数学教学中不能不顾知识随意安排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强迫“渗透”冲击教学,教师必须遵循教材中知识的结构、层次、所处的特定位置,安排好教学过程,使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随教材要求的变化而随机渗透,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态度的变化,捕捉其情思的变化信息。调整思想渗透的“点”与“时机”,做到因人施教。要把握好渗透时机,教师要做到“眼明、耳灵、腿勤”:眼明则不失察;耳灵则信息准;腿勤则深入,掌握了解学生的知、情、意、行。再针对学生、教材实际,精心思考设计,思想教育的最佳渗透“时机”就不难把握了。

把握思想教育渗透的“度”是关键。“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中,教师应注意恰如其分处理好二者关系,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透”得“过度”,就会改变数学的性质,降低数学的知识性与科学性,而如果“渗”得不够,“透”不到位,则不能与学生的“兴奋点”发生共振而功亏一篑,因此数学教师要注意数学教学的特点,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不偏不倚,调度得当,准确把握渗透的“度”,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教师可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圆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时,可利用残缺不全的图形工件,提出问题:怎样把这块工件补全?从而对学生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进行训练。此外,教师应注意让教学内容“活”、“动”起来。采用数形结合,图形变换,一题多解等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想也“活”起来,“动”起来。

知识小结拓展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一篇

一、指导思想

本年度我校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严抓学生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学校和谐礼貌的校风。

二、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监督工作,主管学校德育及教师师德、党政工作。

组员:

__——负责学校总的德育工作。

__——具体负责在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及学校特色工作;

__——具体负责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常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学校及家访日、校访日等方面的工作;

__——具体负责德育教科研方面的工作;

__——具体负责学校文体卫方面的德育渗透工作;

__——具体负责少先队方面的工作,如开展各种少先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民主选举少先队干部等;

__——具体负责各年段的德育常规工作。

三、工作思路:

1、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2、抓住一条主线:自主管理。

四、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二篇

一、指导思想:

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的养成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常规一手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促教育。对于每次活动的开展,从事前事中事后都要考虑好其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学之初实行常规活动月和常规活动周活动,使学生迅速从假期中转到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状态中来。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2、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4、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5、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科德育功能。

6、抓好“三个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二)、常规教育

1、德育工作

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小公民教育”。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措施;落实“二制”:人人岗位责任制、卫生天天检查评比制。坚持一日二查:查佩戴红领巾情况;查迟到早退情况。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常规活动月”,各班要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要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2、抓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创建优良校风。

以德育处、少先队管理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升国旗、卫生、纪律、上操、路队、校门口值勤等常规方面的自觉意识,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使全体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坚持“卫生先进班级”和“常规管理先进班级”的评比制,常规检查反馈、督促、落实制,使常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迈进。

3、抓好“班队”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队课。

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队活动内容,设计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主题队会每学期3-4次,并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项目。德育处严格检查班队教案,期未进行总结评比。

4、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对走廊、橱窗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

5、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学校中掀起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热潮。针对我校实际,针对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制定我校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德育系列目标。配合学校的德育系列活动,做好学生在家庭、社区、村队的行为习惯表现及评价办法,做好学生全方位的德育养成教育。

6、抓好德育宣传阵地建设,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班会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同时,利用学校宣传画廊、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突出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7、加强特殊生(含特困生、单亲生、父母双亡生)的教育与转化,并建立专门档案。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掉队。

8、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思品课、班会课、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学期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9、探索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三篇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_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_生活性_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例如:教学《全家福》一课时,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三、寻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对当今学生耐挫能力差这一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时应该做到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乐趣,从而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以此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是教师最佳的选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五、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若能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工作,学生定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成为建设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四篇

围绕学校学年工作要求,对照上学期的工作,明确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要成才,先成人”的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常规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重小事、重细节、重管理、重过程,细化班级管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一、教书育人,树立德育的领先地位

构建在“年级组核心”主导下的“班主任核心”团队。从“新世纪中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入手,任课老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做好预备铃、眼保健操、广播操、课间文明休息、自习等常规工作的管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的支持,都将会前功尽弃。

二、率先垂范,建设德育骨干队伍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加大培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育德基本功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爱心乐管理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骨干队伍。

德育小组会议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对策和纠正的办法;班主任会议要坚持学习(培训)和案例分析交流相结合,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避免用智育的方式进行德育,一定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

强化年级组组长、班主任、团队工作考核,突出班主任的核心作用。按照年级组长、班主任职责、评价手册中的要求来衡量班主任对年级、班级的管理的实效。完善班主任工作日常考评机制,充分酝酿、讨论考核细则,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建立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改进德育课程的内容,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丰富德育课程教材,在班会课,社团课的师生交流中,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人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础课程目标(包括拓展课、探究课)要为学生成长服务,德育目标要列入教学目标,教学要落实德育渗透,特别是语文、社会、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人文学科中,教师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学校将制定德育课程实施方案,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加强德育课程的目标、计划、内容、措施、途径、评价等方面管理。

四、家校共建,发挥“三位一体”育德作用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经历、基础不同,表现会有所差异。班主任要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思想、方法,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加强教师,尤其是加强班主任沟通能力(艺术)的培训,以人为根本,我们要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摸底,对思想、行为比较特例的学生重点进行辅导。

不断完善家委会(家长学校)的制度建设,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共同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家长从内心真正关注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人成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家庭和学校、社会)当中“爱”的存在。从内心认识到应该怎样去做。

五、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书香校园

学校将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和活泼紧张的生活作风;不断塑造学校文化,打造校园精神,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认真贯彻《卫生工作条例》,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达标。

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做好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校会、午会广播、黑板报、橱窗,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五篇

在体育教学中成功渗透德育不仅体现了国家充分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为德育在教育中的充分展开和普及提供了主阵地,更为素质教育中德育的普及开设了成功的窗口。

一、在课堂纪律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是人生中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会对以后的发展打下至关重要的基础,因此在这一时期强调课堂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变得必不可少。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要杜绝散漫无目的的教学现象,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采取齐步走、喊口号等一些纪律性较明显的措施来集中小学生的精力,使他们在课堂的开始就充分意识到体育课程不是可以乱跑乱闹的课,而是一门纪律非常严格的课程。

二、在课堂内容中渗透德育

体育课程是融合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室内课堂中,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有关体育的理论知识及体育精神,同时为室外活动课程的进行做好铺垫。因此,在课堂内容上渗透德育需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室内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展开德育,例如使用多媒体设备,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动态的图画视频更感兴趣的特点,多媒体设备所展现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我们熟悉的运动员刻苦训练的视频,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室外课程:在体育学习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亲自示范动作,配合详细的解说,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欣赏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树立学生勇敢顽强的信念。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对德育全面实施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阶段国家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应该得到学生、家长、教师乃至社会的充分重视。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六篇

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三、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七篇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_整体育人_,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二、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结合课外活动渗透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三、德育渗透的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_语用教育_。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如早上见面互相说声_Good morning_,新年互相祝贺_Happy new year_、互送贺卡,得到别人帮助记住说声_Thank you_。

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教师要结合不同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如《PEP英语》,PEP 4 UNIT 2谈论时间,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学会珍惜时间,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以下案例均选自《PEP英语》教材);PEP 2 UNIT 3谈论水果,通过熊猫盼盼吃水果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贪嘴,要养成科学地食用水果的习惯。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

社会美德内容广泛,英语学科要和其它学科一道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如pep4谈论职业,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平等,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pep 2第二单元I can sing arain bow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欣赏彩虹、唱彩虹歌的乐趣之后,告诉学生:彩虹虽然美丽,但现在很少见了,因为空气变的越来越不清洁了,我们人人都要做环保卫士才能看到彩虹;pep 4 atthe farm教学,学习动农场里的动物,孩子们无不发出友好欢快的笑声,我适时告诉学生:鸟类和其它有益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PEP 6 UNIT 2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PEP 4 UNIT 6 ATA FARM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就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采;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_以德育人_、_以美传美_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_花招_,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_细水长流_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的高手。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八篇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人人争做雅行使者” 。

3、努力打造德育特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

4、强化活动的落实,加强活动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制度建设

1、完善《班主任(班级)考核制度》

2、制定《今天你做到了吗》、《雅行使者评比条件》

近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校长室和大队部陆续制定了一些学生常规管理的基本规范 。本学期,我们将在前期实施的基础上,要求各个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大队部将组织竞赛评比活动为各班评选阳光少年做条件 。

3、完善《雅行岗位职责》

从上学期开始实施的“人人争做雅行使者”评比活动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本学期,将继续深化此项活动 。开学初,我们将组织一次班主任工作专题交流活动,总结上学期”人人争做雅行使者”评比活动的得失,以便更好地发挥雅行使者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对班级班风、学风的促进作用 。

(二)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十九篇

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_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些指示指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各科教学都应遵循,语文科当然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有明确的要求。

二、语文人格教育。

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德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内容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确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也是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指个人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即个人心理面貌,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注意、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倾向和能动性的因素;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因素。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二十篇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校本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第二十一篇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这个本学期里,如何有效地开展好一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又摆上了日程。

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我将以生活德育、情境德育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突破,用美术的形式切实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德育工作是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有着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的美术教学,本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将继续在教学中作好德育渗透工作。

我地知道,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课型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教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领略美术教学独特的道德美。真正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

并且结合全员育人的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因此,结合实际情况现制定以下相关的计划:

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作到为人师表。

三、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作好教书育人工作。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提高自身的修养,抵制那些不健康的思想侵蚀。

五、定期开展一年级美术展览,使同学门能够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以上是本人这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