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项目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

沪滇项目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关于滇池环境 调研报告

作 者:刘

yunhong 单 位:lnkjdx 时 间:2013-4-30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摘要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第二部分 :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过程

六.调查体会

七.调查结果

八.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 ,蓄水量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即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第二部分 调查

一.调查对象 1.滇池湖面以及周边环境;

2.滇池旁边居民以及滇池游览观光者; 3.男女比例不限,年龄阶段16-65岁。 二.调查时间:2013年4月24日

三.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以及问卷调查 四.调查目的:

1.增加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增强实践能力;

2.响应党的号召,以落实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五个建设”,积极号召大学生倡导“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 3.使我们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滇池污染现状以及周边居民环意识,为进一步开展滇池保护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调查过程:

昆明学院化科系化教2011级1班第1小组于(调查)当天早晨来到滇池旁边,按照组织的策划与安排,有序的展开科学的调查。

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首先,我们小组(4人)分工合作,2人问卷,2人做记录,并且认真的做好笔记。

起初,我们对滇池周边的居民随机问卷,按照已经设置好的问卷进行。在我们有礼貌的询问下,在16–65岁之间的男女抽查,并且记录他们对滇池的反映情况。在每一份问卷结束时,我们都恳请他们对滇池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且相应做记录。

在做完人文方面的问卷调查后,我们来到滇池旁边,在滇池周边进行实地调查。滇池绿树环抱,吹着海风。我们看见,在湖边有很多海藻、青苔、其他幼小植被。同时,滇池水面上也呈现许多浮藻。

随后,我们抽取一定量的海水放在烧杯里,观察其明暗程度,通过肉眼观察,水里面含有很多不明杂质,粉尘居多。并且,当我们来到滇池旁边时,有明显的植被腐烂味道。 六.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滇池实践调研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我们看到滇池绿油油的水时,我听到了自己心痛的声音滇池在告诉我今天的“高原明珠”是多么的凄惨,人口的膨胀以及工业的发展制约着城市的环境保护。我看不到鸟虫鱼兽,我只看到了滇池绿色的眼泪,她无力的拍打着岸边时在向我们诉说这些年的痛苦人类,再不采取积极和有效的方法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将面临危难。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向他承诺,我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心去保护你,我呼吁广大昆明市民,一起参加,一起保护我们的滇池,让她重新回到原来的风貌—一颗真正的“高原明珠“。

其次,我们在搞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只有科学的发展才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好处。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十八大“精神,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健康地发展生态文明。

七.调查结果

(1) 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具体表现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

(2) 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宣传,滇池流域农村居民已经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并且对滇池治理工作表示支持,有较强的参与热情。 ( 3 ) 滇池周边居民都愿意参与自觉保护滇池环境并且在行动。

八、结果分析

外源和内源污染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是滇池这类浅水型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源非常必要。在控源的基础上,进行以水面植被恢复和湖滨带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作,可有效降低湖泊的外源负荷和内源负荷。有效的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和其他管理方法的颁布实施,既可以巩固控源和生态修复取得的成果,又可以限制排污。因此关于滇池的污染治理应遵循的路线是:控源—治污—生态修复—流域管理。

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1) 自然因素

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 人为因素

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克、磷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沪滇项目调研报告范文 第二篇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

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其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南水北调东中线沿线还有众多调蓄湖泊。如何保护这些湖库的水质,避免发生蓝藻水华等问题,是工程通水后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滇池的污染及治理过程是淡水湖泊保护的一个深刻教训。为借鉴滇池的污染教训,掌握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及调蓄湖泊的水质安全,我于2018年8月对滇池的污染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交流咨询,对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有了总体认识。

一、滇池的基本情况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o29′—103o01′北纬24o29′—25o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滇池海拔米,平均水深米,库容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亿立方米,实有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山地丘陵居多,面积2030平方公里,约占;湖滨平原面积590平方公里,占;滇池水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

滇池水域分为草海、外海两部分,现由人工闸分隔,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草海、

外海各有一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年到1978年间围海造田使滇池湖面积缩小平方公里。

注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有29条,水量较大的有**江、宝象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等。滇池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滇池全流域均在**市辖区内,包括**市五华、**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流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12年,流域总人口为375万,人口密度达到1284人/平方公里,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387亿元,人均63653元。

二、滇池的污染过程

1986年以前,滇池水质为Ⅲ类水,按国家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大量工业污水开始直排滇池,1988年蓝藻爆发,滇池水质全面恶化,水体发绿。1994年后成为Ⅴ类水,仅可作为农业用水。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是劣Ⅴ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成为一池废水,1999年、2000年发生了蓝藻、水葫芦大规模爆发。

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的污染形势愈发严峻。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进入滇池的污水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亿立方米,占75%。

到2005年时,全流域共排放污水亿立方米,其中城镇

生活污水亿立方米,占到。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属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外海水质为Ⅴ类,综合营养指数,属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滇池29条主要入湖河流,纳入监测的多为劣Ⅴ类水质。

沪滇项目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

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引言…………………………………………..3

一、滇池的介绍………………………………….4

二、滇池的环境………………………………….5

(一)、过去的滇池 …………………………….5

(二)、现在的滇池 …………………………….6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7

四、污染因素……………………………………8

(一)、自然演化 ………………………………8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9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9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 ..10

五、滇池治理措施……………………………….10

六、保护滇池意见……………………………….11 (一) .生活污水的治理 ………………………11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11

(三).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 ……………………11

(四).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 ………………..12

(五).滇池要清淤不止 ……………………….12

(六).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13

七、报告总结…………………………………..13

2 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周末,我们小组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们小组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xxx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12年4月7日—4月8日,我们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查。我们组选择了海埂,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调查中,我们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3 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一、滇池的介绍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滇池水体的严重污染已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cc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滇池是“三河、三湖”国家重点治理流域之一;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市委、市政府也把滇池的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自“八五”计划以来,各级政府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分阶段、按规划开展滇池污染综合治理。随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工作的严格执行和工业环境管理的强化,滇池流域的工业污染源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排污量所占的比重已低于农业、生活排污量,并且还在逐年减少;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也将逐步降低,滇池水质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4 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二、滇池的环境

(一)、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米,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平方公里,外湖面积平方公里,湖长千米,最大宽度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米,平均水深米,容积亿立方米;

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

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xxx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现在的滇池

两百里滇池看不见,没有波涛,无言两岸都是残转断瓦。看,东边斗南,四边海口,北有老城,南有晋宁。

6 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注入千亿资金,不见丁点成效。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

沪滇项目调研报告范文 第四篇

滇池污染与环保调研报告

姓名:

学号:201115020133

班级:2011级数学系

指导教师:马宁

时间:2013年4月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1班

一、简介

滇池(英文名Tien Lake,亦作Tien Ch’ih或Dian Chi),亦称昆明湖、昆明池(K’un-Ming Ch’ih, 亦作Kunming Chi)。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diān chí)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即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滇池为全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为10个功能区,按”高标准、多功能、国际化”的要求建设。’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时,昆明市内外交通、城市风貌已有极大的改观、将成为世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米,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平方公里,外湖面积平方公里,湖长41.

2千米,最大宽度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米,平均水深

米,容积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xxx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污染状况

滇池的污染历史不长,它曾是昆明市的饮用水源地。20世纪60年,草海和外海的水质均为Ⅱ类水,70年代为Ⅲ类,70年代后期水质逐渐恶化,至80年代,草海水质已达V类,90年代外海水质达到V类,90年代后期全湖水质为超V类水。滇池水质主要超标的指标是表征有机物污染的5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全氮(TN)和全磷(TP)。近30年来,滇池污染物负荷总量逐年增加,氮和磷污染程度日益严重[6,7],草海出现异常富营养化、局部沼泽化,外海也严重富营养化,蓝藻规模大爆发。

据2000年滇池流域污染源调查检测资料显示,滇池承纳的全氮和全磷负荷量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淋失、城镇地表径流、矿区和建筑区地表径流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的污染。滇池周围有4万多hm2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万t,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45%。来自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上升(图

3、图4,污染严重的是草海,即纵坐标刻度大的表示草海的浓度),成为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而面源和生活源的负荷已分别占到这2种污染物入湖总量的89%和96%[4]。长时

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三、污染原因

(一)、自然因素

1、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的注入,经过地质的变化和长期的自然演化,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蓄水量远远高出流出水量。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洁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2、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洼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的河流都是带着大量城市生活污水进入滇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污染物也随之增加,导致滇池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3、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滇池水面逐渐缩小、湖盆逐渐变浅,至今已成为半封闭性的湖泊。作为高原湖泊,滇池集水面积小、源近流短,加之区域降水量较少,导致湖容小,以致更新湖泊的洁净水几乎为零。滇池进水量既少且脏,外排水量更少,水体滞留时间较长,换水周期为3一5年,这也加剧了污染物的沉积。

4、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程度加深。由于滇池流域的植被常年遭受过度砍伐,不仅造成了沿岸的生态破坏,更使得流域内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二)、人为因素

1、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污染。滇池周围有60多万亩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万吨,占进入滇池污染总量的45%。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大量浮游生物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2、部分人群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差,不顾法律法规,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现象严重,大量工业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流进滇池,加重了滇池污染。部分居民和企业在滇池周围大量建房屋和工厂,私自填埋滇池,使得滇池面积缩减,不利于滇池污染的治理和保护。

3、滇池污染的重要因素来自于昆明城区大量未处理或处理达不到湖泊水功能要求的污水,城区每天约70万立方米的污水有40%直接排入滇池。滇池北部吸纳的是城市污水,而南部流出去的却是相对较好的湖水,这就加剧了滇池的污染状况。

4、乡镇企业污染未得到应有控制。滇池流域沿岸分布着较多乡镇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知识缺乏等众多因素,对于“三废”的处理率极其低下,有些废水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放入滇池,滇池中的废水、废渣一经雨水冲荡,便以面源污染的形式污染周围环境,严重威胁滇池的水质。

5、滇池承担了整个昆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用水的排放,这些污水中含带大量无机盐及毒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人滇池后,造成了如今

滇池蓝藻泛滥、水体混浊发臭的严重后果

四、治理途径和方法

1、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生态环境用水 通过从外流域调水(如:滇中调水)进入滇池,不仅可增加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解决目前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可适当提供湖泊与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促使其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滇池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可改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水量,恢复滇池作为吞吐性湖泊的水流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滇池水质朝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

2、减少农村污染,实现农业生态长期良性循环。

滇池周边农村农业污染问题是滇池污染久治无效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行生态农业成为迫切需要实施的方法。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减少使用氮磷的化学肥料,多施用农家肥,推广高效、低毒、少残留、可降解的农药,采取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只有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参与治理滇池的积极性,才有希望减少农业面污染负荷量。

3、外流域引水工程。

滇池是宽浅型湖泊,环境容量有限,换水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其水环境质量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进行跨流域的调水、引水,用相对较为清洁的水源注入滇池,加大其水环境容量,就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对于外流域引水有几种方案:一是引牛栏江入滇池,这一方案投资小、工期短,但引水量少。另一方案是在金沙江上游石鼓镇附近引水,经洱海一路自流向东南最后到达滇池,该方案距离远,施工难度大,但它来水丰富而稳定,且能解决云南中部和北部沿途缺水地区的用水困难。

4、湖岸截污工程。

滇池是富营养化污染而非灭生性的化学污染,湖岸截污工程的目的就是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和面源污染。首先是治理生活污水,在污染严重的湖岸北部和东部铺设截污管道,避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流入滇池,改造城市污水管道和排洪管道,使清水污水分开,污水集中起来处理,雨季清水直接进入滇池;其次是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农药、化肥的淋失,恢复流域生态,加强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处置,防止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

5、湖滨带水生植被和湿地的恢复

建立沿岸湖滨带,恢复自然湿地和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种群),利用水生植被具有抑制风浪、促进沉降、固持底泥、净化水质的功效和对藻类竞争的抑制作用,逐步用湖滨带和自然湿地取缔防浪堤,促进滇池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湖岸带是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场所,也是过滤入湖污水和净化滇池水质的重要场所。

6、加大引水济昆的规模,改善流域环境

6、建设城市下水道清、污水分流工程,将排出的污水分干旱、雨期分别处理后,再排入滇池;打通西园隧道、北郊截污等工程,减轻草海污染;挖掘湖底淤泥,使草海增容扩容,增加水量,大大减轻其污染载荷。对滇池污水也可以进行脱氮脱磷处理,具有代表性的是生物转盘法。

7、完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条例,加大执法力度。目前,《滇池保护条例》作为保护滇池生态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已经执行多年,执法机关和环保机关也在努

力执行,但超标排污、破坏滇池生态环境的事件仍然经常发生。为此,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保证滇池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治理成果。

五、结束语

人类自身不仅需要自然,而且人类和自然界可以分离的观念也是极为错误的。云南因为有了滇池这颗高原明珠孕育了灿烂悠久的滇文化,昆明由于紧靠滇池湖畔而与众不同。曾经闻名天下的大观楼长联,当中的字字句句对滇池的描绘让人不由的怀念和无尽的向往。如今母亲湖滇池已伤痕屡屡,人们意识到了错误、悔恨过去对它所做的一切,为时不晚!因为人们已经行动起来,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进行科学治理,每一个爱它、感恩它的个体正在尽自己微博之力为滇池疗伤。无论时间长短我们都会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它,直到……

直到永远。

沪滇项目调研报告范文 第五篇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简介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吹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二、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xxx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三、滇池污染现状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严重。

据2000年滇池流域污染源调查检测资料显示,滇池承纳的全氮和全磷负荷量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淋失、城镇地表径流、矿区和建筑区地表径流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的污染。滇池周围有4万多hm2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万t,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45%。来自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上升(图

3、图4,污染严重的是草海,即纵坐标刻度大的表示草海的浓度),成为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而面源和生活源的负荷已分别占到这2种污染物入湖总量的89%和96%[4]。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四、滇池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 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 三是工业生产污水; 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 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 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1、自然因素

A、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B、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人为因素

A、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克、磷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B、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